【导读】2017陕西省考公考秘籍申论备考:文章写作之画龙点睛(2)由陕西公务员考试网提供:更多有关于2021陕西公务员考试相关的内容请持续关注陕西公务员考试网!或关注陕西华图微信公众号(snhuatucom) 【点此立即关注】,咨询电话:400-078-6677。还可在微博上@陕西华图!
二、拟定申论标题
(一)申论标题的基本要求
实践表明,凡是成功的论述题目基本上要做到贴切、具体、鲜明、精练、生动、形象、别致、整齐。
1.贴切
贴切有多层含义,第一层含义也是最基本的含义是题文一致,即文章的标题对论题范围的概括、对中心论点的提炼、对态度倾向的表述与文章的内容或思想相符。
某报曾刊登一篇评论,题目为“韩国看不上爱国者”,乍看题目,读者很容易理解为韩国对爱国者不屑一顾,那么韩国今后还会有人愿意爱国吗?细读评论才发现:文章议论的是韩国不愿在领土上部署美国“爱国者”导弹,导致韩美两国在这一问题上产生严重对立。由于文章的标题在“爱国者”三个字上没有加引号,导致题文不符,使读者产生了误解。
无独有偶,某报就贯彻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问题发表了一篇评论,标题为“为九龄童‘盗马’辩”,其部分内容如下:
近日读到一则新闻:某日晚11时左右,几位巡逻民警行至某地立交桥,发现一小男孩牵着一匹小白马悠然独行。上前询问,男孩答道:“爸爸给我买的。”民警把他带到派出所,问了两个小时,男孩才讲出原委。原来这位小朋友看到公园的小白马长得漂亮,晚上便偷偷地从公园牵出。
文章继而又写道:“后据了解,小男孩名叫×××,因从小顽劣,在小学一年级即被学校除名。”从爱护小朋友的角度出发,我在摘录原文时,将他的姓名隐去。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民警深夜巡逻发现小孩牵马引起怀疑上前询问是对的,正确的做法是应及时将他送回家或通知小孩的父母,不应在小孩的监护人不在场的情况下,深夜讯问达两小时之久,更不能在报刊上将他的“历史材料”通过新闻媒介传播。
接着,评论重申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有关条款,对包括民警和媒介在内的有关单位和人士在处理这类问题时不可随意、要三思而行,提出了诚恳的建议。
这篇评论由头较为典型,议论也言之成理,但标题“为九龄童‘盗马’辩”,显然与文意不够一致。首先,9岁儿童偷偷牵走公园的马,其行为已触犯法律,“盗马”二字不必加上引号。其次,作者在文中是对有关部门处理这一事件的做法提出异议、进行辨析,而并非是为孩子的盗马行为辩解或辩护,但仅看标题,很容易理解为这层意思。若将标题改为“‘顽童盗马’引出的法律思考”或“执法者应懂法”,似与文意较为契合。
贴切的第二层含义,是词语的运用准确恰当,即标题制作遣词用字时,不可望文生义,也不可滥用辞藻。
某报曾刊登一篇评论《法人岂能是法盲》,意思是企业的领导应首先学法、懂法,不可成为法盲。但由于对“法人”和“法人代表”这两个法律术语的混淆,造成了标题的失当。其实,“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而非具体的个人。
还有一篇评论,标题是“要春风化语,不要耳提面命”,由于作者望文生义,把“耳提面命”理解为“提着耳朵当面训斥”之意,所以把同义词(均含“教诲殷勤恳切”之意)对立起来。难怪时隔不久,在同一栏目又刊登了一篇评论,题为“也谈‘耳提面命’”对前文标题的“误植”予以更正。
贴切的第三层含义,是标题确切妥帖,不会产生歧义或误解。
曾经有一篇专栏小言论,题为“一错千金”,说的是某地几家报刊为提高质量、减少差错,决定在编校质量检查日这一天欢迎读者帮助找错,发现一处,即罚责任者1000元以上奖励读者,文章认为此法可取,并对此进行了分析。但仅看标题,难免产生歧义:是出错得奖,还是出错受罚?因“一错千金”是从“一诺千金”变化而来,本意为“价值千金”。“一错”如此值钱,标题上鼓励差错还是惩戒差错,让人有些捉摸不定。
2.具体
虽然申论中的一些题目经常要求考生就重大事件、重大典型或重大问题作答,但文章的标题并不是越大越好。即使是议题重大的文章,标题也应该尽量具体。避免空洞乏味,大而无度。
某报在植树节那天发表了一篇评论《以科学求质量,以质量求发展》,仅看标题,很难把它与植树造林直接挂钩。《健康报》为此而发表的评论,题目是“‘栽植’健康”,集中议论植树造林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不仅生动贴切,也与该报的主旨相吻合。与前者相比较,后者注意将标题具体化,使评论的针对性在标题中体现出来,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3.鲜明
申论文章写作的标题应当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褒扬什么、针砭什么,都应在题目中有所反映。也就是说,申论文章的标题应该有立场、有观点、有态度、有倾向,切忌钝刀子割肉,不痛不痒。
在各种议论文的标题中,鲜明泼辣的标题不乏其例。如《中国青年报》上发表的《以车取人者戒》,态度鲜明、见解明了,读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4.精练
要做到精练这一点,一是要结构简单,多用单行题;二是要文字简约,要言不烦。在近现代评论作品中,不乏标题精练的佳作,如王韬的《变法》、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李大钊的《“中日亲善”》、张季鸾的《蒋介石之人生观》、邹韬奋的《肉麻的模仿》、鲁迅的《战士和苍蝇》、毛泽东的《“友谊”,还是侵略?》等。这些评论的标题以简短的句式、简洁的文字廓清了论题的范围,表明了中心论点,其中一些还不乏幽默、犀利,值得后人学习借鉴。
与精练相对的是冗长。有些评论的标题,句式繁杂、语言啰唆,让人难以产生阅读的兴趣。某报一篇评论的标题是“‘一矿长因欠税被免职’之三思”,不仅把事实全部写入标题,缺乏精心的概括和提炼,文字也半文半白,读来十分生涩。另一篇有关“三八”节的评论标题更为啰唆,长达24个字——“做好妇女工作,充分发挥妇女在税收工作中的‘半边天’作用”,冗长的标题和不长的评论篇幅放在一起,显得很不协调。当然,标题并不是一味求短、越短越好,能用最简洁的表达方式和最简约的文字表明文意即可。
5.生动
申论文章的标题形象生动非常重要。生动的标题能够“先声夺人”,赋予文章以新意和活力,既能抓住受众,又能让人过目难忘。
使标题生动的方法有很多种:
(1)变换句式。即通过把陈述句变为假设句、疑问句或感叹句等,使标题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具体有以下三种方法:
变陈述句为假设句。如北京电视台《18分钟经济·社会》的《假如今天我失明》、北京电视台《今日话题》的《假如多一些王海》等。新鲜或奇特的假设让人产生兴趣或联想,显得别具一格。
变陈述句为疑问句、反问句。如《"大师"背后,权力为何“沉睡”?》等。这些标题提出问题,以吸引观众从评论中寻找答案。
变陈述句为感叹句。如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造伪劣工程:罚!》。改变标题的语气后,能够激起受众感情上的波澜,使标题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2)活用惯用语。把成语、谚语、俗语等直接引入标题既可以使标题言简意赅,还可以使标题别有新意。具体有以下两种方法:
一是直接引用。即把成语、谚语、俗语等直接引入标题,借助于受众对这些词语的理解,认识评论所分析的事物或问题。如《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的《以人为镜》引自古语,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远亲不如近邻》是引自俗语。
二是变化引用。即在引用成语、谚语、俗语时,对文字进行一些细微的改动,使词语发生一定的改动,使词义发生一定的变化,赋予词语以新的内涵。这种做法包括:
易字法。《人民日报·今日谈》发表的小言论,标题中经常采用这种做法。如变“杞人忧天”为“杞人忧地”、变“醉生梦死”为“梦生醉死”、变“后生可畏”为“后生可爱”以及变“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为“不做亏心事,也怕鬼敲门”等。
谐音法。是易字法的另一种形式,既易字,又注意谐音,使词义多解,凸显新意。如“岂有此‘礼’”、《人民日报·经济漫笔》的《谨防“明码标假”》等都采用了这种方法。
(3)巧用修辞。现代汉语的修辞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比喻、比拟、借代、双关、对照、连珠等,这些手法都可以用于评论文章标题的拟定。具体如下:
比喻。即利用事物间的相似点,以此物来描绘或表现彼物。如《人民日报·每周论坛》的《给“门卫”以“守门权”》,以比喻的方式提出给财会人员以“把关权”。《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改革没有“观众席”》以形象的手法比喻不能做改革的旁观者。《新华日报·细流集》的《既折“莲蓬”又挖“藕”》则用莲与藕的关系比喻“倒爷”与后台的关系。“折”与“挖”并举的提法使比喻更加富于动感和深意。
借代。即借用事物内部或外部不可分离的相关关系,以与事物相关的部分名称替代事物的本体。如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绿茵场呼唤文明风》以绿茵场借代体育场馆及体育比赛,以此来呼吁做一个文明的运动员、教练员和一个文明的观众,显得合情合理。
双关。即在遣词用字时表面是一个意思,而暗中又隐含另一个意思。如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的《巨额粮款化为水》,其标题有两层含义:一为农民的粮款都用以修矿泉水厂,变成了矿泉水;二为农民的血汗钱换回一纸白条,犹如东流之水,有去无回。
对照。即把两种相互矛盾或性质悬殊的事物、现象、思想、做法等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如《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的《“良言”与“忌语”》、《人民日报》编后小议《近忧与远虑》等,都是把正与反、大与小、新与旧、美与丑、善与恶等用为对照的“两极”,在比较与反差中体现评论开阔的视野和辩证的态度。
连珠。即把词语或句子在组合过程中加以颠倒重复,使其首尾呼应,形成回环。如《经济日报·每周经济观察》的《咨询业需要咨询》。
6.形象
形象的标题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拟题力求形象,必须避免平、实、熟和抽象。平常或一般化的题目、太实在的题目、常见的题目以及抽象的题目,要尽量给它们披上形象的外衣,使人一见而生清新之感。如“人生离不开自立”可改成“自立——人生的风帆”,“谈理解”可换成“搭起通向理解的五彩桥”,“环境影响人”可形象化为“近墨者黑”,“走出自卑”可修饰为“天空中也有你的星座——走出自卑”。
7.别致
文题要醒目,吸引人,必须有点别致的特点,产生悬念效应,让人看其题就一定要读其文。文题别致,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其一,把一些不相关的概念、事物或现象组合成文题,产生错位感,如“文学与出汗”;其二,题目貌似不和谐,产生突兀感,如“金钱颂”“猴子屁股”;其三,仿词成题,如“享福和享苦”“消除‘前怕’心理”;其四,巧用谐音,如“近水楼台‘贤’得月”“呼唤‘民’牌”;其五,引用或化用流行语句,如“真情不‘下岗’”“更新我们头脑中的教育‘软件’”“该出手的不出手”等。
8.整齐
如果文题内容较多,可运用对偶或对举的手法,显示出整齐美。如“走出呵护,展翅蓝天”“公仆·公款·公愤”等。
以上是 2017陕西省考公考秘籍申论备考:文章写作之画龙点睛(2) 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陕西人事考试网、陕西公务员考试网。
——相关阅读——
考试资讯:公告| 职位表下载|笔试大纲| 报考条件|招考汇总
省考备考:图书网课| 爆款推荐|行测备考|申论备考| 白皮书下载|资料包|笔试课程
历年信息:历年职位查询|历年入面分数线| 历年试题及题型分布|历年考情
华图在线APP--全年300+模考|30W+题库|2000+道申论智能批改|看视频 刷考题
贴心公众号客服
贴心微信客服
陕西华图教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