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除了扩增岗位等举措,提高个人技能也比较重要。人社部开展了网络培训,很多网友对网上培训非常感兴趣。请介绍一下有什么方式和途径能够参与呢?针对湖北疫情严重的一些地区,又有哪些举措?
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 张立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们在职业技能培训领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们实施了“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开展了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行动,这些活动主要是避免人员聚集的风险,使优质的培训资源能够有效传递到每个有学习意愿的劳动者,成为引领职业培训的新动力、新模式。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不断扩大培训的供给。开通了“学习强国”技能频道、“中国职业培训在线”、“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技能大师在线培训”等线上的培训平台,对劳动者免费开放重点培训课程。我们还向社会遴选推荐了54家线上培训平台机构,同时,组织各地加强线上平台的建设。目前,省级层面已经累计采纳了线上的培训平台1675个。地市级层面累计采纳了1839个,形成了市场主导、特色发展的多层次线上培训的平台布局。
二是提供一站式访问的服务。我们把人社部部属的6家平台的二维码印发给各地,方便企业、培训机构和广大学员能够进行快速访问。目前,人社部正在开发部属6家平台线上培训课程资源检索系统,准备于6月份在人社部的官网和6家平台首页上上线,这样能够达到一键搜索、一览无余、精准推荐的效果。
三是提供定制化的培训服务。线上培训能够打破地域、时空限制。在线上培训过程中,劳动者可以根据需要,在平台完成实名注册,结合平台的学习计划,居家在线进行远程学习,实现居家学技能的效果。同时,线上平台还具有面向企业和培训机构开班申请的功能,也就是能够针对企业、培训机构,开展精准化的培训服务。
截至5月15号,全国线上培训实名注册学员已经超过了930万人次,开展线上培训超过了790万人次,这些举措对于促进企业复工复产和稳就业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网友们怎么才能更好地参加线上培训呢?请网友们咨询工作地或者户籍地、常驻地所在地的人社部门,登录所在地人社部门的官网或者拨打12333咨询热线,可以查询相关的政策信息,在各地方的培训项目目录、机构目录当中,选择自己感兴趣、有需要的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机构,报名参加培训。
针对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我们积极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为支援湖北复工复产想实招、出实力。目前,人社部部属的6家培训平台,向湖北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和挂牌督办贫困地区,设立了线上培训的专区专栏,免费开放线上培训课程,免费开放的时间由原来的6月底延长到今年8月底。除此以外,我们还协调了吉林省援助湖北开展公共卫生辅助服务员的线上培训。吉林省从就业补助资金中安排了720万元,针对湖北量身打造了防疫和消杀实用技能等培训课程,免费为湖北开展8万人次的公共卫生辅助服务人员现场培训。我们想通过这个举措,协助湖北这些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打造一支卫生防疫技能人才队伍,助力湖北复工复产复学。
主持人
在特殊时期,互联网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光是线上培训,网络招聘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请问目前网络招聘专项行动进展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
张莹
3月20日,人社部会同有关方面启动“百日千万网络招聘行动”,发挥政府市场合力,为劳动者提供千万岗位信息,畅通企业复工复产用工渠道,促进经济运行“微循环”。目前,各地已经全面铺开,各方也在协同推进,行动取得了积极进展,可以说是影响广、关注多、反响热。
第一,岗位信息量大。目前,共有165万家用人单位发布岗位信息1725万人次,在线接收求职简历1154万份。其中发布高校毕业生岗位需求信息565万人次,发布农民工岗位需求信息457万人次,举办贫困劳动力专场招聘600多场。
第二,招聘场次丰富。全国共推出各类招聘专场9169场。行业专场推出了医药卫生、生活服务、物流配送等42家招聘主题。群体专场开设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贫困劳动力招聘专区。在5月17日全国“助残日”,我们还开办了“助残日”专场招聘,集中发布了8700余个残疾人的岗位信息。区域专场结合区域发展和脱贫攻坚的特色,开设京津冀、长三角、52个贫困县等9个招聘专区,按天推出55场各省特色招聘活动。
第三,市场参与度比较高。目前,已有4920家公共和社会服务机构参与,其中社会机构达到1626家。主会场的合作单位有13家,包括人民网、央视频、智联招聘等,近期新增前程无忧、一览英才网、丁香园等特色招聘网站。后续的招聘主题会更加丰富,还将上线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卫生人才等专场活动。
第四,线下招聘持续发力。各地在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同时,有序推进线下招聘服务。目前,江苏、安徽、湖北等15个省份低风险地区已经逐步恢复线下招聘活动。各地还组织公共就业服务力量、驻村工作队、招工小分队深入基层村镇、街道送岗位、送服务。像湖南株洲市就在开展百人百企进百村的招聘活动。
第五,活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反响比较热烈。行动启动以来,社会关注度持续走高,相关媒体报道5.5万篇次,阅读量达到4.3亿人次,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多家媒体也持续开展宣传报道。
后续我们将持续做优做实招聘服务,挖掘上新更多的岗位信息。主会场行业专场后续还有30多场排期,将陆续推出通讯5G、智能制造、土木建筑、游戏电竞等行业专场。希望媒体朋友们能够继续广泛宣传,也期待市场服务机构热情参与,希望我们能够齐心协力帮助更多的劳动者找到合适满意的工作。
主持人
湖北地区的人员就业,人社部又有什么举措呢?
张莹
在疫情防控中,湖北省作出了很大贡献,付出了很大牺牲,稳就业保就业的任务也更加艰巨。各级人社部门携手湖北,细化实化强化系列举措,全力帮助湖北的劳动者就业创业。具体来讲,可以说有四个方面的支持。
一是政策支持。对湖北地区和湖北籍2020届高校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给予“三支一扶”名额倾斜、社区招聘人员招聘倾斜、省内事业单位专项招聘。
二是对接支持。目前,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六省份已经与湖北省建立了劳务协作的对接机制,通过定向招聘、组织返岗等方式,吸纳湖北籍劳动者,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到协作省份就业。截至5月20日,上述省份已累计接收406万湖北籍劳动者返岗就业,其中广东136万人、浙江52万人、江苏29万人。
三是岗位支持。在“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中专门设立湖北专场,已经归集发布湖北地区企业招聘信息39万条。同时,广东、浙江、江苏等用工大省还专门开展了面向湖北劳动者的专场招聘活动。
四是权益支持。主要是规范招聘行为,明确提出“三个不得”,即服务机构、用人单位不得发布拒绝招录疫情严重地区劳动者的招聘信息,不得以来自疫情严重地区为由拒绝招用相关人员,对疫情导致暂不能返岗提供正常劳动的不得解除劳动合同或退回劳务派遣用工。对于举报投诉,各级人社部门也将快速受理、及时处置,切实保障包括湖北籍劳动者在内的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湖北劳动者的就业不只是湖北一省之事,更关乎全国稳就业大局。我们将加大对湖北的支持力度,在湖北最艰难的时期搭把手、拉一把,帮助湖北地区和湖北籍劳动者就业创业。
主持人
互帮互助,同舟共济。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请问现在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工作进展如何?下一步如何做好就业扶贫工作呢?
李忠
就业是贫困劳动力增收脱贫、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重要渠道。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做好就业扶贫工作意义非常重大。年初以来,各级人社部门会同有关方面协同发力,出台了鼓励吸纳、帮助外出、兜底保障等扶持政策,特别是在疫情比较严重的时期,通过“四个优先”的措施办法,确保带贫主体优先复工、贫困劳动力优先外出、市场主体优先吸纳、就业服务优先提供,促进了一批贫困劳动力就业。截至4月30日,全国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达到2604万人,已经达到了去年的95.4%,就业扶贫工作总体进展好于预期。
但我们也要看到,贫困劳动力技能水平相对比较低,就业竞争力比较弱,受疫情冲击影响比较大,稳定就业面临着严峻挑战,就业扶贫的任务依然非常艰巨。人社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变压力为动力,努力克服疫情的影响,力争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都能实现就业,以就业助增收,以就业稳脱贫。具体来说,是“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外出优先。始终将促进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摆在突出位置,抓住全国复工复产进度加快的有利时机,优先组织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促进就业增收脱贫。
二是坚持“稳”字当头。发挥政策合力效应,全力以赴把贫困劳动力稳在企业,综合施策把贫困劳动力稳在当地。第一条措施是要“出得来”,第二条是要“稳得住”,要把贫困劳动力尽可能地稳在企业,稳在就业当地。同时对一些确实就业比较困难,而且返乡意愿比较强的贫困劳动力,积极稳妥承接,做好返乡就业的相关工作。
三是坚持精准服务。准确掌握贫困劳动力就业动态,无论是劳务输出地还是输入地,都要准确掌握他们的动态,确保岗位收集最大化,力争政策落实最到位,持续推进“点对点、一站式”集中输送到岗。
四是坚持突出重点。重点有这么几个:一个是52个未摘帽的贫困县,一个是湖北省,一个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我们着力推进东部六省市支持湖北“6+1”,就是东部6个省市加湖北的劳务协作行动、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专项行动,对深贫地区、深贫人口给予最大的支持。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已经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我们也将抓紧就业扶贫不放松,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相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我们一定能取得就业扶贫工作的新成就,一定能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主持人
今年人社部发布了一批新职业,引起了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的探讨。现在还有一批新职业在公开征求意见。请问新职业确立的过程是怎样的?频繁推出有什么样的思考?这些新职业未来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和影响?
张立新
新职业是指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没有收录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已有一定规模从业人员且具有相对独立成熟的专业和技能要求的职业。进入21世纪以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产生,新职业也随之不断产生并发展起来,亟待在国家层面上予以认可、规范,新职业发布制度应运而生。
2004年,我国首次发布了新职业。截止到目前,一共发布了14批150多个新职业。今年2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人社部和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了16个新职业,其中包括呼吸治疗师、装配式建筑施工员、网约配送员,以及与无人机、人工智能等相关的新职业信息。这些新职业的从业人员,在助力疫情防控期间的医疗救治、服务生产生活、支撑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3月10日,人社部围绕抗击疫情促进就业,又组织开展了专题新职业信息征集工作,主要针对三个领域:一是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域;二是适应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需要的新业态领域;三是适应贫困劳动力和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等需要的促进脱贫攻坚领域。
这次我们向社会进行了公开征集,一共有76家机构提交了109份新职业建议。经过专家评审论证等程序,遴选出一批新职业,准备于近期会同有关部门向社会正式发布。
这些新职业对我们的生活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引领产业发展方向。新职业是技术进步、产业发展、社会分工细化多元的结果。比如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和人工智能训练师、全媒体运营师等新职业。这些新职业的产生,反过来又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新产业发展提供“风向标”,引导市场投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第二,有利于促进劳动者就业创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孕育新业态、产生新职业。国家对这些新职业进行征集、规范,并加以公布,可以提升新职业的社会认同度、公信力,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双向选择需要。这对增强就业人员信心、扩大就业岗位、促进转岗和失业人员再就业以及规范灵活就业等,都会产生良好积极的作用。
第三,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培训质量。国家发布新职业,开发相应职业技能标准,可以为设置职业教育专业和培训项目,确定教育教学培训内容,以及开发新教材新课程提供依据和参照,可以实现人才培养和市场对接、和社会需求同步,促进提高职业教育培训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贴心微信公众号
贴心微信客服
陕西华图教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