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外国文学基本常识
1.考核知识点
古希腊罗马文学
早期基督教文学
阿拉伯文学
中世纪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诺贝尔文学奖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
(1)古希腊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主要成就
(2)荷马史诗
(3)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4)亚里斯多德的《诗学》
(5)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
(6)中世纪文学的时间界限、基本类型
(7)但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8)但丁与《神曲》
(9)古典主义文学的时间界限
(10)莫里哀及其代表作品
(11)意大利人文主义作家薄伽丘及其代表作品
(12)法国人文主义作家拉伯雷和他的《巨人传》
(13)英国人文主义作家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及著名喜剧
(14)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塞万提斯与其名作《堂吉诃德》
(15)法国启蒙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16)歌德、席勒及其代表作品
(17)雨果、缪塞、大仲马、小仲马等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18)俄国浪漫主义作家普希金及其代表作品
(19)匈牙利浪漫主义作家裴多菲的主要作品
(20)“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出自裴多菲的《自由与爱情》
(21)现实主义文学形成时间及主要艺术特征
(22)果戈理的主要代表作品
(23)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品《罪与罚》
(24)列夫·托尔斯泰的主要代表作品
(25)契诃夫的主要代表作品
(26)福楼拜的主要作品
(27)《红与黑》中于连形象
(28)《人间喜剧》的作品分类和基本内容
(29)狄更斯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品
(30)勃朗特三姊妹及其代表作品
(31)马克·吐温的主要作品
(32)欧·亨利的主要作品
(33)杰克·伦敦的主要作品
(34)欧仁·鲍狄埃与《国际歌》
(35)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
(36)肖洛霍夫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静静的顿河》
(37)罗曼·罗兰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
(38)海明威及其代表作品
理解部分
(1)希腊神话的内容特点
(2)基督教文学的经典之作《新约》
(3)阿拉伯文学的代表作品《一千零一夜》
(4)中世纪文学的文化历史背景与基本特点
(5)《神曲》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
(6)古典主义文学的特点
(7)《伪君子》与古典主义戏剧
(8)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9)《十日谈》的思想内容及对封建教会的批判
(10)《堂·吉诃德》的艺术特点及在欧洲文学史上的意义
(11)哈姆雷特形象的典型意义
(12)《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吝啬鬼形象
(13)卢梭文学创作的代表作《新爱洛伊丝》
(14)卢梭讨论教育的哲理小说《爱弥尔》
(15)卢梭《忏悔录》对自我的大胆袒露
(16)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
(17)《浮士德》的情节、结构与题材特点
(18)浮士德形象及其思想内涵
(19)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20)雪莱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抒情诗《西风颂》
(21)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浪漫主义小说的典型特征
(22)雨果60年代的四部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
(23)缪塞的《世纪儿的忏悔》中“世纪病”患者“阿克达夫”的形象
(24)普希金笔下的“多余人”、“小人物”形象
(25)果戈理短篇小说“小人物”的主题
(26)果戈理《死魂灵》的思想意义
(27)果戈理喜剧《钦差大臣》对沙俄官僚制度的揭露
(28)《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形象
(29)列夫·托尔斯泰的史诗体小说《战争与和平》
(30)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中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形象
(31)《红与黑》在心理描写上的成就
(32)司汤达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
(33)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及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
(34)狄更斯创作的基本主题和思想内容
(35)萨克雷的代表作品《名利场》
(36)简·爱形象和罗切斯特形象及其意义
(37)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
(38)阿·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苦难的历程》
(39)法捷耶夫的代表作品《青年近卫军》
(40)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代表作品
(41)斯蒂芬·茨威格的代表作品
(42)西奥多·德莱赛的代表作品
(43)海明威的写作风格
第三章 中国历史基本常识
1.考核知识点
中国原始社会与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社会
中国现当代社会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
(1)母系氏族公社
(2)半坡遗址
(3)河姆渡遗址
(4)父系氏族公社
(5)龙山文化
(6)大汶口文化
(7)禅让制
(8)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9)夏历
(10)夏朝灭亡
(11)商朝建立
(12)青铜器
(13)甲骨文
(14)牧野之战
(15)商朝灭亡
(16)西周建立
(17)礼乐制度
(18)宗法制度
(19)周平王东迁
(20)春秋五霸
(21)战国七雄
(22)秦的统一
(23)大泽乡起义
(24)秦朝灭亡
(25)楚汉战争
(26)刘邦建立汉朝
(27)文景之治
(28)张骞出使西域
(29)丝绸之路
(30)东汉建立
(31)光武中兴
(32)黄巾大起义
(33)《周髀算经》
(34)《九章算术》
(35)《神农本草经》
(36)《黄帝内经》
(37)造纸术
(38)蔡候纸
(39)秦始皇兵马俑
(40)官渡之战
(41)赤壁之战
(42)司马炎建立西晋
(43)司马睿建立东晋
(44)五胡十六国
(45)淝水之战
(46)南朝
(47)北朝
(48)北魏孝文帝改革
(49)圆周率
(50)大明历
(51)《齐民要术》
(52)《水经注》
(53)莫高窟
(54)云岗石窟
(55)龙门石窟
(56)曹不兴
(57)王羲之
(58)魏碑
(59)杨坚建立隋朝
(60)隋炀帝
(61)唐太宗
(62)“贞观之治”
(63)武则天
(64)唐玄宗
(65)“开元盛世”
(66)“安史之乱”
(67)黄巢起义
(68)朱温废唐
(69)赵州桥
(70)南禅寺
(71)佛光寺
(72)《诸病源侯论》
(73)“药王”孙思邈
(74)《唐新本草》
(75)“昭陵六骏”
(76)颜真卿
(77)柳公权
(78)张旭
(79)怀素
(80)五代十国
(81)耶律阿保机
(82)陈桥兵变
(83)元昊
(84)女真族
(85)北宋灭亡
(86)南宋建立
(87)“绍兴和议”
(88)成吉思汗
(89)忽必烈
(90)行省制度
(91)活字印刷术
(92)《梦溪笔谈》
(93)水运仪像台
(94)《授时历》
(95)明朝的建立
(96)明成祖
(97)努尔哈赤
(98)大清建立
(99)李自成农民起义
(100)清军入关
(101)《本草纲目》
(102)《农政全书》
(103)《天工开物》
(104)《徐霞客游记》
(105)故宫
(106)林则徐
(107)虎门销烟
(108)鸦片战争
(109)《中英南京条约》
(110)洪秀全
(111)金田起义
(121)《天朝田亩制度》
(122)曾国藩
(123)左宗棠
(124)李鸿章
(125)张之洞
(126)洋务运动的口号
(127)邓世昌
(128)丁汝昌
(129)威海卫战役
(130)《马关条约》内容
(131)维新运动
(132)康有为
(133)梁启超
(134)谭嗣同
(135)“公车上书”
(136)“戊戌六君子”
(137)义和团
(138)朱红灯
(139)平原大捷
(140)八国联军
(141)《辛丑条约》
(142)同盟会
(143)孙中山
(144)三民主义
(145)辛亥革命
(146)中华民国
(147)清朝灭亡
(148)袁世凯
(149)二次革命
(150)宋教仁
(151)黄兴
(152)袁世凯复辟帝制
(153)护国运动
(154)直系
(155)皖系
(156)奉系
(157)新文化运动
(158)《青年杂志》
(159)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160)五四运动
(161)共产主义小组
(16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63)陈独秀
(164)中共三大
(165)国民党“一大”
(166)新三民主义
(167)北伐战争
(168)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69)汪精卫“七一五”反共政变
(170)南昌起义
(171)八七会议
(172)秋收起义
(173)井冈山根据地
(174)苏维埃共和国
(175)长征
(176)“九·一八”事变
(177)“伪满洲国”
(178)西安事变
(179)“七七事变”
(180)八路军
(181)新四军
(182)叶挺、皖南事变
(183)平型关大捷
(184)南京大屠杀
(185)重庆谈判;《双十协定》
(186)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87)国民党统治覆灭
(18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8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0)抗美援朝战争
(191)镇压反革命
(19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3)三大改造
(194)“一五”计划
(195)中共八大
(196)《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197)《五一六通知》
(198)“九一三”事件
(199)尼克松访华
(200)《中美联合公报》
(201)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202)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
(203)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4)唐山大地震
(205)“天安门事件”
(206)粉碎“四人邦”
(207)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208)中共十二大
(209)香港回归祖国;澳门回归祖国
(210)汶川大地震
(211)第二十九届奥运会
(212)两岸“三通”
理解部分
(1)西周礼乐制度和宗法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休养生息政策
(3)造纸术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4)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
(5)“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
(6)元朝行省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7)明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
(8)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9)太平天国和历代农民起义的异同
(10)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11)《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12)维新时代的思想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13)《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14)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15)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
(16)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7)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及意义
(18)南昌起义的影响
(19)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21)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初期国内主要矛盾
(22)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邓小平“一国两治” (编辑:西安华图)
贴心微信公众号
贴心微信客服
陕西华图教育官方微信